5月21日下午,我院在同传室成功举办了大语言模型与翻译质量提升专项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高朝阳副院长(主持工作)主持,参与人员包括翻译研究与实践相关课程的教师、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教师、近三年内新入职教师以及对本次议题有兴趣的教师。

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大语言模型之一,DeepSeek在文本生成和语言理解方面的能力为翻译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在翻译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作用,通过前沿技术推动翻译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学院组织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促进翻译实践教学向实战化、高端化发展。同时引导教师积极投身大语言模型翻译研究,以研促学,以研促教。
高朝阳首先展示了使用Deepseek对译文润色的提示词,包括语言风格、目标对象、字数限制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多个经过DeepSeek润色前后的译文案例,直观地呈现了该模型在提升译文流畅性、准确性及适切性方面的效果。通过仔细研读译文,老师们也发现尽管DeepSeek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译文,但仍存在局限性,如对文化内涵、语境理解不够深入等。参会教师一致认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为翻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教师需加强对大语言模型的学习和研究,及时掌握前沿技术,指导学生重视“人机协同”与“译后编辑”环节,确保高效使用大语言模型。

最后,高朝阳强调,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研究能力和使用大模型开展翻译实践的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我院计划通过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及鼓励教师参与翻译项目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能力。学院将持续关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推动翻译教育与AI技术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端翻译人才。
(审核:高朝阳)